7月3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防总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孟中华,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陕西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王宏宇,陕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胜利,陕西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涛 出席,介绍今年陕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防总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副书记孟中华先生, 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先生,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王宏宇先生,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胜利先生,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涛先生,请他们为大家介绍今年我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孟中华副书记作介绍。
孟中华: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谢媒体朋友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面对今年严峻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全省上下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赵一德书记、赵刚省长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我们加强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各地各有关部门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补短板、强弱项,有力有效开展防汛抗旱备汛工作。
下面由我代表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入汛以来防汛抗旱特点及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一、入汛以来防汛抗旱特点
一是降水较多年均值偏少近4成。5月1日入汛以来,全省共发生5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87.1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近4成。陕北平均55.9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4成;关中平均84.6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3成;陕南平均124.8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4成。
二是局地极端暴雨多发。5月1日入汛以来,全省强对流天气活跃,极端暴雨多发,415站次出现短时暴雨,最大小时降雨量达72.9毫米。
三是持续高温少雨造成阶段性干旱。6月以来,我省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加剧,陕北大部、关中大部、陕南中东部旱情显现,各地采取错峰供水、应急调水、人工增雨等措施,使旱情发展蔓延态势得到有效控制。
二、防汛抗旱工作准备情况
(一)提早安排部署,做好汛前准备。一是提早细致动员部署。4月19日,省政府召开2024年全省防汛抗旱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赵刚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6月份以来,王晓常务副省长先后赴咸阳、宝鸡、商洛等市实地督导检查。省防总28次下发通知,对责任、预案、物资、演练、隐患排查等提出明确要求。省应急厅党委3次专题研究防汛备汛工作。4月24日,省应急厅召开全省应急系统防汛抗旱暨“五一”假期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研究安排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坚决打好今年防汛抗旱“主动仗”。二是从严从实压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项责任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逐级明确包保工作责任。全省落实明确城市、江河、水库等防汛、技术责任人27283名。
(二)立足实战演练,科学修编预案。省防总下发通知对防汛抗旱预案修编、审查、审批、备案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印发《城市防洪应急预案修编指导意见》,指导市、县规范修订城市防洪预案,印发《全面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的紧急通知》,明确每一个市、县、镇、村和每一个在建涉河工程单位及相关重点企业在主汛期前至少开展一次防汛应急演练。目前,全省各级已修订完成各类防汛预案13506个,开展演练14366次、参演人员40.11万人次。
(三)聚焦防汛重点,补齐短板弱项。为有力应对近年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引发洪涝灾害加剧的新趋势,省防总制定印发《陕西省防汛风险区复核修订工作指引》《陕西省在建涉河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工作指引》《提升城市极端暴雨防范应对能力指导意见》《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返回工作指引》等文件,着力破解风险区划分不精准、人员转移不彻底、“叫应”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全省经复核修订确认防汛风险区23307个、涉及受威胁群众71.54万人,较复核前分别增多22%和12%;在建涉河工程545个、涉及工人1.9万人,已纳入当地防汛体系并建立了对接落实机制。
(四)狠抓隐患排查,消除度汛隐患。由省防总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带队,组成10个检查组,赴各市开展了汛前检查,共发现45个问题,均已向市、县反馈,要求抓紧作出整改;省防办派出6个专项督导检查组,赴各市开展应急物资库储备情况、防汛风险区复核修订工作开展情况、在建涉河工程安全度汛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抗旱工作情况专项检查,会同各地各部门落实专群结合队伍6063支、19.81万人,防汛物资30类、60种,价值4.8亿元,随时做好防汛应急救援准备。
(五)深刻反思复盘,强化警示教育。去年汛后,省防办认真汲取去年2起山洪地质灾害的惨痛教训,组织制作了陕西省汛期自然灾害警示教育片,并要求省防总成员单位及各市县认真组织相关人员集体观看学习,确保警示教育成果,引导相关干部认真吸取灾害教训,采取针对性举措,抓好今年防汛重点工作。
(六)科学精准施策,全力应对旱情。省防办密切监视旱情发展动态,及时启动抗旱IV级应急响应,强化与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会商研判,下发抗旱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抗旱工作,因地制宜抓好保人畜饮水安全、抢墒夏播、抗旱灌溉保苗等工作。省应急厅每日召开视频调度会,对抗旱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预置抗旱物资、队伍,随时做好抗旱准备。
(七)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安全度汛。省防总4次印发明传电报,省防办11次印发预警提示,点对点电话调度重点落雨区市县镇130余次,省应急厅每日召开视频调度会,及时安排防汛专题调度会,针对性提醒重点市县镇加强防范。省防办坚持每逢降雨过程即派驻工作组赶赴一线,累计派出15个防汛督导组,联合省安委办派出3个非煤矿山专项工作组,专门开展尾矿库安全检查,进一步推动防汛责任措施落地落实。省应急厅关键时段、关键节点提前预置队伍、物资,随时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准备。各级坚持把转移避险作为避免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措施,累计组织6088户、13391人转移避险,无人员伤亡和重大灾情险情。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据预测,主汛期极易发生旱涝并发、急转现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充分准备,全力迎战汛情。
一是提高灾害风险认识。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严防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前置防汛关口、不断查漏补缺,加快补齐防汛工作短板,提前预置队伍物资,做到严防死守、心中有底。
二是强化重点区域盯防。聚焦暴雨洪涝易发区、库坝工程、在建涉河工程、旅游景点、涉山涉水野游区等重点区域,举一反三抓好风险隐患治理。紧盯山脚下、河道中、沟峪口等关键部位,复核修订风险区,落实“防抢撤”各环节责任,按照“三个坚决转移”要求及时撤人,防止群死群伤。
三是提升整体防御能力。持续优化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多手段识别、多层次预警、多方位处置和智能化管理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对多部门、多灾种风险监测数据分析处理水平,不断提高防汛抗旱指挥和决策部署能力,逐步实现“防”得周全、“抗”得有效、“撤”得坚决、“救”得及时。谢谢各位。
李惠:谢谢孟秘书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请问今年我省天气气候特点、汛期气象服务情况及主汛期气候预测、防御建议?
李涛:感谢您的提问,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今年以来的天气气候特征
一是气温偏高,多地突破历史极值。今年以来,全省平均气温11.8℃,较常年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 高,其中陕北北部偏高1~1.8℃,其余大部偏高0~1.8℃。其中6月11-15日88县区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达到强等级。5月以来,杨凌、西乡、黄陵等地日最高气温突破当地月极值。
二是降水整体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99.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3%,除陕北北部、汉中西部和渭南局部偏多1~6成,其余大部偏少1~4成。受阶段性高温少雨影响,5月中旬开始关中、陕南出现轻度气象干旱,6月上中旬大范围高温晴热天气致使旱情进一步加重。6月16日、21日和30日出现3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全省气象部门组织开展靶向人工增雨作业,共开展飞机人影作业36架次,开展地面作业1241次,发射炮弹火箭弹1.3万余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下部分地方旱情得到缓解。
三是强对流天气活跃。今年以来,我省共出现14次较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出现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主要集中在陕北、关中北部和秦岭山区和陕南。其中5月25日陕北北部和陕南出现小时雨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127站次,最大小时降水量达72.9毫米,为今年最大小时雨强。
二、汛期气象服务情况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指示批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周密安排部署。省政府近年来首次组织召开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会议暨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建设与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系统部署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发布明电5期,纳入省委督办事项,有效发挥预警信息先导性作用,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效能。
二是周密部署汛期气象服务。省气象局召开3次气象部门汛期气象服务动员会,开展汛前隐患排查、汛期检查和半年督查,建立问题清单、限时整改销号,保证全省气象部门“思想、组织、制度、装备、技术、人员、应急”七到位。
三是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省气象局共启动重大灾害应急响应8次,累计29天。开展“73161”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1.6万余条。落实面向党委政府和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开展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5800余次。与省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文化旅游厅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旅游气象风险提示2期。联合应急管理、通信管理部门以及通信运营商开展暴雨红色预警手机短信靶向发布工作,启动手机短信“绿色通道”58次,受众8152余万人。成功应对暴雨、高温、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
三、后期气候趋势预测
经与国家气候中心会商研判,预计盛夏(7-8月)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区域性和阶段性暴雨、高温灾害明显,局地发生极端性强降水、强对流的可能性较大。与常年同期相比榆林、延安北部降水偏少1~2成,延安南部、铜川北部、咸阳西部、西安西部、宝鸡、汉中、安康、商洛南部降水偏多1~3成,咸阳东部、西安东部、铜川南部、渭南、商洛北部降水偏多3~5成,出现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的概率高于去年。与常年同期比较除陕南东南部气温偏低0~0.5℃,其余地区偏高0~1℃。关中、陕南局地高温日数偏多,将有区域性、阶段性高温天气。
四、防御建议
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风险意识,谨防旱涝急转、旱涝并存,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工作,落实好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措施。二是各级各部门要防范强对流天气及局地突发性暴雨天气,尤其是极端性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提前采取停工、停课、停业措施。三是广大公众要关注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交通出行、旅游等,听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安排采取必要防灾避险措施。谢谢!
陕西日报:山洪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7月1日我省已进入主汛期,水利部门在山洪灾害防御方面,有哪些措施?
王胜利: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近年来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极端暴雨多发重发,山洪灾害防御已经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省级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省级部署、市县共用、多级共享”。我省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国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试点省份,建成3部测雨雷达,今年还将在汉中镇巴新建1部。省级连续多年联合陕南三市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每市确定一个县(区)承办,其他县(区)观摩,不断提高山洪灾害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带动山洪灾害防治县演练全覆盖,增强实战效果。
7月1日我省已进入主汛期,天气形势复杂情况增加。6月中下旬以来,全省大部干旱少雨,加上持续高温,各地积极开展抗旱保供水。水利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防总要求,坚持防汛抗旱并重,严防旱涝急转,立足最不利情况,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实做细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一是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继续会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24小时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加强监测站点维护,确保站点上线率90%以上。推进山洪灾害临近预报预警信息服务,督促各地密切关注局地短时强降雨过程,充分利用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结合测雨雷达和短临降雨预报,多阶段提前发布山洪灾害预警,实现延长山洪预报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二是完善预警叫应机制。畅通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依靠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智能语音外呼、平台预警信息签收、“点对点”电话叫应等方式,实现预警-叫应-反馈闭环管理,确保预警信息发得出、叫得应、有反馈。三是持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坚持“汛期不结束、排查不停止,隐患不排除、整治不间断”,按照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机制,分级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逐一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确保排查有力有效、整改走深走实。四是提升重点小流域防抗灾能力。加快实施2024年山洪灾害项目建设,升级改造监测站点,提升站网密度,在省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开发陕南3市151个小流域预演功能,尽早建成镇巴县测雨雷达,在管好建好今年106条国债山洪沟治理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储备一批山洪沟项目,不断夯实山洪灾害防御基础。五是落实转移避险措施。督促基层地方政府落实包保措施,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的责任和措施。特别要做好老人、妇女、留守儿童、外来人员的转移避险,提前劝离旅游景区(野景区)游客、野外施工作业人员,科学规避山洪灾害风险。
夏季酷暑炎热,在这里也要提醒在河道纳凉游玩的市民游客务必提高警惕,服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劝导,禁止到河道、水库等水域戏水游玩,防止被山洪围困和溺水等事故。带小孩的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看护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让孩子在河边私自玩水。我们继续抓细抓实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西部网:今年气象形势复杂多变,近期,南方部分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请问,针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我省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宏宇: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城市排水防涝工作部署要求,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守牢安全底线。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省委常务会,省政府常务会,研究我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省政府分管领导召开视频会议,并实地调研督导西安市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开展情况。省住建厅制定《陕西省2024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明确任务举措,并公布了2024年全省87名排水防涝安全责任人和139处重要历史易涝点整治责任人名单,夯实排水防涝安全责任。
二是坚持信息共享,健全防涝机制。省住建厅会同省气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内涝防治信息发布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建立了176名气象信息联络员适时共享和预警预报机制,积极应对暴雨对城市内涝防范工作的不利影响。
三是坚持汛前排查,突出重点区域。省住建厅印发《2024年城市排水防涝汛前工作自查表》,指导各地对下凹式立交桥、棚户区、施工工地、地下空间、地铁、城市低洼区域等重点风险点开展汛前隐患排查治理,并派出4个督导组赴各城市实地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汛督导调研。截至6月25日,全省累计整治各类隐患3200余处。
四是坚持完善预案,提升处置能力。省住建厅制定《陕西省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指导各地排水防涝主管部门按照省上做法修订完善市级《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组织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扎实开展汛前排水防涝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夯实减灾基础。2023年,我省争取城市排水防涝国债项目共116个,总投资53.8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38.94亿元。省住建厅会同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召开城市排水防涝国债项目建设推进会,开展了3轮次实地督导调研,于6月25日,11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六是坚持制度建设,科学处置涝情。指导各市(区)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和内涝灾害信息“一日一报”制度。针对每次气象预警预报,逐轮调度督导各地雨情涝情、应对措施、灾损情况等,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指导各地进一步落实城市政府内涝治理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始终高度关注气象变化,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防御,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确保城市安全度汛。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汛期安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汛期各项值班制度,遇有极端降水天气,提前预置抢险力量,实行“一点一岗”,做到“雨未到、人先到”“水不退、人不撤”。
二是聚焦管理效能,强化数字赋能。指导各地按照“生命线工程”建设要求,同步在重要节点配套安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完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动态监管。
三是聚焦防灾减灾,强化宣传培训。指导各地切实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安全宣传和警示教育,大力普及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常识和提升防灾避险应急能力。谢谢。
国际在线:我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目前全省隐患点和风险区划定情况是怎么样的?如何实现“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
周新民:陕西是全国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受地质环境条件、极端天气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全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多发频发。今年入汛前,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完成了全省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更新,目前现有在册隐患点 10643处,威胁33.46万人,威胁财产273.02亿元,隐患点较多的市有安康市2945处占比27.67%、榆林市1806处占比16.97%、汉中市1731处占比16.26%。组织技术力量在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统一框架、精简面积、精准划定、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优化,进一步厘清风险区和承灾体范围,经对风险区的全覆盖现场核查,核定中风险及以上风险区14881个,总面积8364.64km2,威胁31.37万人,威胁财产444.70亿元,其中极高风险区678个面积344.00km2,占比4.11%;高风险区4117个面积1680.70km2,占比20.09%;中风险区10086个面积6339.94km2,占比75.79%。风险区较多的市有汉中市4445个占比29.87%,安康市3282个占比22.05%,榆林市2797个占比18.80%。所有隐患点和风险区均落实了管控责任体系,制定了“防抢撤”预案,逐户发放了转移避险明白卡,为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8月,印发了《关于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管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立“一库两清单一体系”,细化了日常防控“四个扎实”、战时管控“四个强化”、源头管控“四个严格”的落实举措,实现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从隐患点单一管理向“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转变,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立“一库两清单”和四级责任体系
一是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库,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纳尽纳、应销尽销”。二是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清单,落实巡查员,制定日常巡查排查、预警防御响应等管控措施。三是建立转移避险人员清单,明确撤离条件、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盯撤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四是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县、乡、村、群测群防员(巡查员)四级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分工。
(二)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日常防控做到四个扎实
一是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风险区的动态更新,优化基本信息,及时调整落实管控责任体系。二是扎实开展地质灾害日常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全域开展“三查”,汛期加密巡排查,大力推广使用“地灾群防”APP。三是扎实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做到隐患点和风险区宣传培训演练全覆盖,逐点逐区落实“防抢撤”预案。四是扎实做好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运维,落实监测设备离线15日说明制度,科学设置、优化调整监测预警的阈值和模型。
(三)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战时管控做到四个强化
一是以雨为令,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会商研判,发布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二是精准调度,强化地质灾害预警响应。落实预警信息“123”响应机制,针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开展精准调度。三是果断撤离,强化“防抢撤”启动机制。根据预警信息级别,按照“防抢撤”预案,及时开展转移避险工作,做到应转早转、应撤尽撤。四是科学管控,强化撤离人员有序返回。加强撤离人员管控,避免私自返回,经确认安全后科学有序组织被转移人员返回。
(四)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源头管制做到四个严格
一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风险隐患源头。充分应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支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从源头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二是规范制度流程,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监管,落实建设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三是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规范工程建设活动。指导同级行业主管部门压实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避免人为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四是加强指导引导,严格村民零散建房选址。指导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加强村民零散建房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地质灾害隐患点、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原则上禁止新建村民住房。其他区域建房做好宣传、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做到“三讲三到位”(讲清楚地质灾害风险,宣传到位;讲清楚审批要件,评估到位;讲清楚建造流程,防范到位)。谢谢!
李惠: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